文章內容
電動汽車品牌 Tesla 在 2021 年 3 月中宣布接受以比特幣付款買車。在短短 49 天內,其首席執行官馬斯克 (Elon Musk) 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由於對氣候變化的擔憂,Tesla 暫停支援比特幣付款的計劃。兩者雖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筆者將為各位解釋比特幣和氣候變化有何關係,以及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考量。
隨著人類的生活逐漸電子化,我們所需的能源量比以往更高,龐大的能源消耗已經給地球造成了巨大隱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等導致地球大氣層溫室氣體不斷上升,氣候變化在全球造成了規模空前的影響。
然而,近日吸引不少投資者目光的虛擬貨幣 (Virtual Currency,或稱為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 雖然是一件沒有實體的虛擬產物,但用電量竟然也不遑多讓。

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之別
一般大眾使用的法定貨幣,是由各國政府的中央銀行發行,依靠政府的法規使其成為合法貨幣。虛擬貨幣與我們認知的法定貨幣不同,大部份的虛擬貨幣是以去中心化的形式進行,採用 P2P 技術 (Peer to Peer,意思是「點對點」),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電腦系統網絡上運行,不設中央伺服器。每枚虛擬貨幣都會透過區塊鏈 (Blockchain) 負責保存所有交易記錄。去中心化機制意味著加密貨幣不能由單一個體控制,系統內的數據無法被篡改。
目前市場上存在成千上百種加密貨幣,其中最受青睞的就是比特幣 (Bitcoin)。比特幣早於 2009 年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發明,發明人身份神秘,至今真實身份仍然未明,有人甚至懐疑中本聰是一個團隊。在 2010 年 5 月,一名程式編寫員以比特幣進行了第一次公開交易,花費 10,000 枚比特幣購買了兩份薄餅,當時 10,000 枚比特幣價格約為 40 美元,短短十多年的時閭,該批虛擬貨幣現值已經超過3億美元。

延伸閱讀:
比特幣發行量設有上限
比特幣發行是受到數學演算法控制,簡單而言,每隔 10 分鐘會產生一道極為複雜的數學問題,交給參與電腦計算出答案,以最快速度得出答案的電腦將獲得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作為獎勵,這個過程稱為「挖礦」,以參與計算的電腦稱為「礦機」。電腦的計算能力越強,得到比特幣的機會就會越高。
不過,比特幣的產生並非永無止境,隨著時間過去,每次獲得的比特幣將會越來越少,預計到 2140 年達到 2,100 萬枚的上限。
大量礦機大規模開採 耗費大量能源
任何人只要擁有高性能的電腦,都能夠成為挖礦的一份子。由此可以想像,有些投機者為了利益,會購買大量的礦機進行大規模的開採,電腦長期迴轉所耗費的能源不容小覷。
有劍橋大學學者推出一個名為「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的網站,目前該網站估計比特幣網絡約使用全球整體用電量的 0.53%。這個數字或許難以讓人想像實際的消耗量。若以國家作為比較對象的話,比特幣所耗電量介乎於荷蘭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之間。

比特幣幣值 4 月中旬創下歷史新高約 64,700 美元,當價格越高,就會有越多礦工希望參與。不過,為了獲得比特幣而進行的大量電腦運算,並沒有真正為人類提供任何實際的幫助,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礦工發現使用舊式的電腦設備挖礦更為划算,但這些設備用電效率較低,有機會浪費更多能源。

比特幣浪費能源的情況引起多國政府關注。歐洲央行指出挖礦活動消耗大量能源,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會不利於全球可持續發展。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則成立虛擬貨幣舉報平台,嚴懲虛擬貨幣挖礦行為。
比特幣相關企業有否忽視企業社會責任?
近年不少公司染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例如以礦機銷售為主業的嘉楠科技 (上市編號 NASDAQ:CAN) 和美國最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 Coinbase (上市編號 NASDAQ:COIN) 是虛擬貨幣產業鐽中重要的環節。
另外,MicroStrategy (上市編號 NASDAQ:MSTR) 原來的業務和虛擬貨幣並無交集。然而,許多分析師及投資者將 MicroStrategy 歸類為比特幣概念股,因為該公司從2020年8月開始大手購入比特幣。
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CSR) 概念在全球興起,並逐步發展為增進企業競爭力之重要策略。CSR 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其他社會持分者包括消費者丶社區和環境的責任。那麼,這些從事虛擬貨幣相關業務的公司,直接或間接導致大量能源消耗,會否和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背道而馳?

延伸閱讀:
作為新世代的交易媒介,虛擬貨幣的誕生將我們的金融系統帶進一個新紀元,隨著各式各樣的虛擬貨幣快速發展,多國政府及傳統金融業界也開始重視,密切留意發展動態。
然而,虛擬貨幣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問題不容忽視,在探索新科技的同時也應該兼顧地球環境保護。
投資者作為企業其中一個重要的持分者,該公司的業務重點也非常值得關注。包括比特幣及以太幣等的一眾虛擬貨幣價格非常波動,惟近年深受不少年青人歡迎,被認為是投資致富的好機會。其實虛擬貨幣屬於高風險產品,有極高平台風險及流通性風險,絕對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參與,未有全面了解其特性及風險之前,不宜跟風投機。在做任何投資決定前,一定要先做足功課,做好風險管理,完全了解投資產品的風險以及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清楚衡量後才考慮進場。
耗電量強勁不環保?虛擬貨幣的4大特質
本文章由經商學院提供
關於經商學院
校園經濟及通識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經商學院》雙周刊,志在增進中學生經濟科學科知識,並培訓學生經濟科應試能力,本公司亦製作經濟科及企會財科網上教學課程,其他經商及金融有關出版刊物及書籍。
Facebook:schoolecon
Website:hkecon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