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與私人公司的分別?潮流鼻祖 I.T 的私有化故事

上市與私人公司的分別?潮流鼻祖 I.T 的私有化故事
讚好及分享:

本地著名時裝品牌 I.T (股份代號:0999.HK) 早前宣佈私有化計劃。若然私有化成功,I.T 會向聯交所申請撤銷上市地位。筆者於本文將會介紹公眾有限公司和私人有限公司的特點,並探討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原因。

 

 

潮流鼻祖的私有化提案

I.T 自 2005 年起在聯交所上市,主要在香港、澳門、中國內地從事時裝銷售業務,代理多間歐洲及日本時裝品牌,亦有設計和製造自家品牌。近日 I.T 宣佈私有化計劃,由控權股東聯同私募基金 CVC Capital 提出以每股 3 元作價,向所有股東全數買入他們持有的股份。

I.T私有化

不少企業家視上市為公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通過發行股票向公眾集資。為何有些公司反其道而行,退出股票市場?

 

 

公眾及私人有限公司之別

首先我們先了解私人有限公司 (Private Limited Company) 和公眾有限公司 (Public Limited Company) 的分別。

 

在香港,私人有限公司股東人數不得超過 50 人,股份不能向公眾發售,財務資料不須向公眾公開,每年向公司註冊處申報便可。

 

至於公眾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則沒有上限,公司可以向聯交所申請上市,在股票市場集資。上市後,股東可在證券市場自由買賣該公司的股份,而且公司每年須向公眾披露財務資料。

I.T 業績

以 I.T 為例,作為一家在聯交所上市的公司,每年需要刊發中期及全年業績赧告,亦有必要及時披露重大的消息,例如盈利警告、內幕消息、董事更換等。若然私有化成功,I.T 會向聯交所申請撤銷上市地位,並且由公眾有限公司轉變成—家私人有限公司。

 

 

有效實施業務重組

上市公司私有化並非罕見,箇中原因有很多。例如:私有化使公司毋須按照聯交所要求披露重大消息及財務報表,令公司治理更加靈活;或者公司股價長期處於低迷,相對資產淨值出現折讓,未能準確反映公司的價值。

 

至於主要透過實體店舖銷售貨品的 I.T,受到近年日趨盛行的網購文化嚴重打擊,加上 2019 冠狀病毒肆虐全球,衝擊旅遊業和零售業,令 I.T 經營雪上加霜。單單在 2020 年上半年度,營業額錄得近 3 成倒退,而公司股價從近年高位已累跌近八成。I.T 在公告中提及,私有化令公司毋須持續面對短期業務表現的壓力,讓業務重組能更有效地實施。

I.T 店舖

溢價收購增添勝算

再者,根據最新一期財務報表,I.T 的每股資產淨值為 1.73 元,但其股價於 2017 至 2019 年都高於 3 元,若然私有化價格只是接近資產淨值,可能引起小股東反對而導致私有化告吹。由此推斷,大股東—來相信公司價值高於每股3元,二來為了增加私有化的成功率,才願意用高於資產淨值的價錢向其他股東收購。

 

I.T 有機會暫時從股市的舞台退下。然而,若然未來 I.T 需要新資金發展業務,仍可透過舉債融資 (Debt Financing)、或者再次上市集資。

上市與私人公司的分別?潮流鼻祖 I.T 的私有化故事

本文章由經商學院提供

 

 

關於經商學院

 

校園經濟及通識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經商學院》雙周刊,志在增進中學生經濟科學科知識,並培訓學生經濟科應試能力,本公司亦製作經濟科及企會財科網上教學課程,其他經商及金融有關出版刊物及書籍。

 

Facebook:schoolecon

Website:hkeconschool.com

讚好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