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捧為「中國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在長期被星巴克主導的內地咖啡店市場嶄露頭角,用了短短 2 年時間就成功赴美上市。惟不足 1 年內,財務數據造假事件東窗事發,監管機構介入調查。到底是甚麼因素,導致急速冒起的瑞幸咖啡如隕石般墜落?
隨著中國內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於外來文化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咖啡作為高端生活的文化符號,漸漸受到年輕族群的追捧和青睞。美國連鎖咖啡店星巴克 (Starbucks) 20 年前已經進軍中國,成功把咖啡這種舶來品打入以茶文化為主的中國市場。

嶄露頭角 1 年半極速上市
瑞幸咖啡在 2017 年創立,是連鎖咖啡店市場的後來者,於短短 18 個月內已開設超過 2,000 間分店,遍佈中國內地逾 28 個城市,擴張速度驚人。
瑞幸咖啡市場營銷策略劍指星巴克,企圖挑戰星巴克在中國的地位。儘管如此,瑞幸咖啡的經營模式與星巴克截然不同。星巴克主打線下體驗,利用簡潔俐落的裝潢營造放鬆愜意的氛圍,讓客人在店內享用飲料;瑞幸咖啡則比較像台式茶飲店,大部份店舖開設在商業大樓和大學校園等,不設座位空間,主打外賣市場,並經常提供大幅折扣或以優惠券吸引客人。

2019 年 5 月,瑞幸咖啡在建立品牌後短短17個月內,成功到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不過,利用大量補貼吸引消費者的營銷策略,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上市文件顯示,瑞幸咖啡財務狀況欠佳,單單是 2019 首季,虧損已達 5 億元人民幣,虧損比 2018 年同期擴大 3 倍。
延伸閱讀:
造假事件遭監管機構調査
2020 年 1 月,知名沽空機構渾水硏究 (Muddy Waters Research) 在社交平台上發佈一份匿名來源的調查報告,揭發瑞幸咖啡誇大門市訂單量和銷售額,報告作者宣稱掌握門市流量影片作佐證。
其後,瑞幸咖啡發表公告,承認財務人員捏造 2019 年第 2 季度至第 4 季度的交易數據,虛增營業額 22 億元人民幣,數字逼近 2019 年前 3 季總收入的 29 億元人民幣。消息一出,瑞幸的股票價格應聲下跌超過 8 成,相關監管機構亦介入調查。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瑞幸咖啡向虛構的客戶出售了大量咖啡代用券。這種虛假交易令瑞幸咖啡在損益表上錄得收入,可是往往無法收回現金,使賬面收入遠高於實際營業所得,粉飾損益表,製造盈利假象。
2020 年 5 月,納斯達克交易所決定撤銷瑞幸咖啡的上市地位。同年 12 月,瑞幸咖啡和監管機構達成和解協議,同意就會計欺詐指控支付 1.8 億美元。

事件雖然暫告一段落,但給中國企業上了慘痛一課。即使瑞幸咖啡向公眾道歉,承諾進行全面徹底調査,日後華爾街將會對中國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提高警覺,有可能影響在美國市場的長遠發展。

虛報賬目產生道德風險
一般而言,投資者主要通過財務報表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如果利用不當的會計方法虛報賬目,誤導投資者,那麼公司與股東之間就會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損害投資者利益,產生道德危機 (Moral Hazard)。
正值擴張期的企業面臨融資需求,股東或債權人往往要求達到一定的盈利能力才願意投放資金。面對沉重壓力,小部份管理層及會計人員選擇鋌而走險,利用不正當手段調整賬目,去滿足投資者的要求。

早在2002年,安然 (Enron) 事件觸發全球對企業家的道德與社會責任的關注,促成新的法案嚴厲監管上市公司。企業在作出商業決策時,不僅要從利益角度出發,也要顧及社會責任。
「中國星巴克」瑞幸咖啡 如何在3年間崛起與墜落?
本文章由經商學院提供
關於經商學院
校園經濟及通識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經商學院》雙周刊,志在增進中學生經濟科學科知識,並培訓學生經濟科應試能力,本公司亦製作經濟科及企會財科網上教學課程,其他經商及金融有關出版刊物及書籍。
Facebook:schoolecon
Website:hkecon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