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立即成為會員
接收最新資訊、活動及優惠!
歡迎來到2023年,感謝各位追看我們上一年50多篇的 週二《可持續簡報》以及「可持續企業發展系列」文章。今年,ECHO ASIA 編輯團隊將會繼續以「causally academic 輕學術」的方式,為大家整理顯淺易明的世界各地及香港可持續發展最新趨勢,向企業朋友推廣「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繼續注入創新、富生命力又緊貼業界的可持續文化力量。
「從人口到氣溫,2022年是破極端記錄的一年」
2022年,俄烏戰爭引發歐洲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難民潮,超過700萬烏克蘭人逃往其他歐洲國家,因戰爭、暴力、迫害和受虐而流離失所的人數,首次突破1億大關。
聯合國於 2022 年 11 月 15 日正式宣佈世界人口數突破 80 億、隨著人口的增加,對於土地、乾淨的水資源、食物、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和碳排放等領域的關懷都必須更加受到重視。
另外,歐洲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熱夏季,例如英國氣溫便首次站上攝氏40度,超過60萬公頃土地因乾燥的天候環境而燒焦。而烏克蘭戰事則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大漲。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的糧價指數3月創下歷史新高,歐洲天然氣價格也刷新紀錄。
基於以上背景,本文為大家搜集多方面資料,整理、分析及預測十大可持續發展最新趨勢:

1. 當通脹遇上可持續生活模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除了國際油價急升亦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大漲。歐元區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0.6%;另外美國縮表加息,準備面對全球經濟衰退。
隨著各項經濟數據急變,英國和歐洲生活成本的飆升,對「可持續生活方式」 (sustainable lifestyle) 的支持可能會被擱置一旁。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已經或計劃從可持續的雜貨產品轉向更便宜但不太環保的替代品。然而,美國有另一份調查報告指出,有25%消費者稱不會受通脹情況影響,仍然會對環保及可持續產品支持及購買。
當通脹遇上可持續生活模式,消費者尤其需要看到的是品牌及產品背後的營運理念及實際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作出理性的消費選擇。
2. 由「漂綠」、ESG 報告數據到「噓綠」
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關心他們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對環境的影響,當然亦有企業加入這個「綠色可持續行列」: 使用可持續聲明 (sustainable claims) 以「漂綠」來幫助推銷他們的產品或服務。他們通過以下一系列方法更加「綠色」更加「可持續」,例如:聲明、符號、標誌、徽標、圖形、顏色和產品品牌名稱,等等。英國有調查發現網上超過40%企業的「可持續聲明」可能具有誤導消費者之嫌。有見及此,英國政府在2021年推行 Green Claims Code,協助提供企業規範及給予消費者辨認綠色及可持續品牌。
香港上市企業方面,ESG 報告業界預料港交所將要求ESG數據交第三方鑒證,業界認為若現時企業主動進行數據鑒證,相信對其ESG評分會有一定幫助。
筆者認為,除了上市公司會陸續聘請第三方協助數據鑒證趨勢之外,2023年將會有更多企業由「漂綠」(green washing) 轉為「噓綠」(green hushing),意思會有更多企業擔心受到不誠實的指責,以至於他們避免談論企業的可持續性,即使他們正在採取實際措施進行企業可持續的改進。從長遠角度來看,企業可持續發展將會是正面的發展。

3. 用之不盡的「潔淨能源」
核融合 Nuclear Fusion Energy
Richard A. Muller 在《 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一書中,提過的一則笑話:「核融合是未來的能源,且永遠都會是未來的能源」。
美國能源部科學家在2022年 12 月 13 日宣佈,在核融合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人類將有機會在不遠的將來,使用「取之不盡的潔淨能源」。據研究人員稱,核融合能源將提供清潔、安全的電力,且不會排放溫室氣體。自《巴黎協定》定調淨零碳排是永續發展的必要路徑,降低石化燃料與二氧化碳、提升綠能佔比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
若核融合技術可以成為再生能源的主力,對於潔淨電力的進展絕對是大大加分,科學家相信多個幾次「重大突破」之後,人類有機會更全面地掌握核融合技術,用於供應大多數人們所需的電力。核融合能源全面商用化的日子,大家指日可待。
太陽能創未來
大家熟悉的太陽能不只是一種潔淨的可再生能源,還可以幫忙解決社會問題。本地環保機構低碳想創坊舉行「太陽能創未來挑戰賽」,鼓勵大家想像太陽能設備怎樣融入日常生活,並且幫助弱勢社群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挑戰。

4. 可能承受的「輕」之垃圾徵費
政府已於2022年底上調膠袋徵費至一元,希望減少堆填區約25%廢膠袋量。至於「垃圾徵費」,目標是2023年下半年實施。市民必須購買指定垃圾袋拋棄垃圾,今次垃圾徵費標準分別是「按袋收費」及「按量收費」,家庭住宅會透過「按袋收費」參與收費計劃,住戶必須購買政府指定的垃圾袋棄置垃圾,而垃圾袋共有9種容量選擇,一個3公升的垃圾袋價格約$0.3,「指定垃圾袋」和「指定標籤」均可於獲授權銷售點購買,包括超市、便利店、郵局、油站、自動售賣機及網店等等,當局預計每月每家庭開支需約$50。而綜援等基層人士每人每月可獲10元補貼。至於「按量收費」由私營廢物收集商使用非壓縮型垃圾車收集的廢物,將會按棄置於堆填區或廢物轉運站的廢物重量,徵收入閘費。
垃圾徵費一旦開始推行,市民把廢物分類的意識必定加強,估計回收物數量將會大增。另外,為配合垃圾徵費,環保署透過綠展隊、廢塑膠回收先導計畫和公共屋邨廚餘回收計畫等,在地區推動減廢回收。「綠在區區」現時有十一個回收環保站、三十二個回收便利點和在十八區開設的回收流動點,回收最少八類常見的回收物。然而,面對全港約二百六十多萬住戶來說,當回收數量增加時,以上的回收設施將會受到考驗。相信當局已做好回收物增加的評估,並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
5. 智能回收裝置社區化
隨着市民回收意識逐漸加強,及因應政府將會推行垃圾徵費,近年本港部份企業、初創公司甚至政府部門都加快腳步,推出、引入及研發針對不同回收需要的回收智能裝置,設至於民生社區及企業社區內:
自動分類回收機
最近,本港有初創企業針對回收辨識和分類機制這個問題,運用近紅外線技術,研製出可以自動分辨七大類塑膠廢物的回收機。透過吸收、反射等信號,來分辨不同的化合物,包括各種塑膠。初創公司 PLAPER 自行設計和研發低成本的近紅外線模組,包括相關的人工智能(AI)演算法,而處理速度,雖然無法和外國回收場的同類模組相比,但仍然可以達到每秒分辨一件。
智能廚餘機
現時香港堆填區有三分一垃圾來自廚餘,政府本年開始著力在民居回收,環保署開展為期18個月的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首階段以香港仔石排灣邨、牛頭角彩德邨、將軍澳尚德邨、堅尼地城觀龍樓及柴灣連翠邨作為試點,設智能廚餘機每日朝7晚12運作,同時透過「綠綠賞」積分獎賞,提供誘因鼓勵居民參與。

全自動智能商用廢紙再造機
智能再造紙機響應本港再工業政策,由香港科技大學舊生擔任技術總監的本地初創公司 Stemtech 成功研發全自動智能商用廢紙再造機,不但回應廢紙運往內地及東南亞日益負重的問題,減低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 ,更可減省購買紙張的費用。 再造紙機採用水循迴系統,能以少量水在機能內循迴使用,不含污染物質,並且利用濕纖維技術,成本大大低於其他同類產品。一機集合回收廢紙、分類及再造功能,投入廢紙後就能不停產出新的環保新紙,效能強勁,產紙量大。
6. 數據整合 推行嘉許計劃
以上提及的智能回收裝置,大部份以內置人工智能(AI)演算法,不但能準確執行回收分類,亦可以收集及分析各種夠用數據。近年不同地產商推出各種嘉許計劃,例如太古地產「環境績效約章」、新世界推出「CSV租賃」計劃、 以及恒地推ESG合作夥伴計劃等等,目標都是致力促進租戶提升其辦公室的可持續發展表現,透過獎賞計劃,鼓勵租戶及其員工實踐對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友好行為,並且利用數據智慧管理平台協助租戶準備ESG報告。
7. Food Waste; Food Save
Food Waste
環保署2019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本港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垃圾達11,057公噸,當中廚餘佔30%達3,200公噸,68%為家居廚餘,其餘為工商業廚餘(約一千公噸)。政府近年設立有機資源回收中心(O·Park1 以及預計2024年投入運作的 O·Park2),每日可處理分別250及600公噸廚餘,轉化為沼氣發電和堆肥用途。
現在全港有16,000多間食肆,大部分屬中小型食肆,受店舖環境及人手所限,難以將廚餘分類。有環保政策研究員建議,在每個地區設立廚餘回收中心,以用者自付方式,讓廚餘可在當區處理,甚至建議在每個大型商場設立廚餘機,讓商場內的食肆可將廚餘直接在地處理。近年,有不少地產發展商參與了環保署的「廚餘收集先導計劃」,擴展廚餘回收的規模,轉廢為電力。而2023年內,東九龍啟德用地將會有數個地產項目陸續完成並啟用,其中將會引入先進智能廢物回收處理系統,會為整個社區提高韌性及可持續發展,大家拭目以待。
Food Save
獲得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在香港唯一的認可會員的樂餉社﹙Feeding HK﹚,致力惜食助人,不予堆填。機構從食品公司收集剩食,分類、儲存和轉送到多個本地慈善機構,每週有超過200位義工參與處理剩食。樂餉社的 Bread Run — 麵包收集活動,不但走遍不同地區的24間麵包店,收集剩餘的麵包,再經樂餉社送到6間本地慈善機構。
另外,香港首個全方位網上食物援助平台 FOOD-CO,結合科技及數據分析,讓食物捐贈分享更有效率。FOOD-CO成立6年以來,食物援助點由開始前的161個,增加逾一倍至326個,並獲得近900間企業及團體捐贈食物。後疫情時代,食物援助服務需求持續,團隊又建議政府可就明年落實推行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增加經濟誘因,如食物售賣者捐贈過剩食物給慈善機構,可豁免垃圾收費或稅務優惠。

8. Cultivated Meat 「培植肉」風潮席捲全球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測,目前全球79億的人口到了2050年將超過90億,這表示糧食生產必須增加,由於近年氣候變遷、國際衝突、糧食分配不均,衝擊全球糧食價格,世界糧食危機從來沒有減少。雖然人類食用肉類及海鮮的速度並不具有永續性,但期望所有人完全摒棄動物產品可能確是不切實際。
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資源節約的替代蛋白,包括以植物製作的擬真肉,以及從動物細胞培養出來的培植肉。在剛過去的 COP27 會議中除了研討及解決糧食危機等可持續議題,餐桌上就由三藩市一間科創公司 Good Meat 研發的「培植雞肉」作為賓客的午餐。
另外,美國政府正大力支持生物科技產業,很大程度上被視為為培育肉的監管批准鋪路。與此同時,中國的5年計劃首次明確將 cell-based potein 納入其中,這無疑提升了投資市場對 CellX 等公司的投資情緒- CellX 是一家上海細胞科技公司,今年在其 A 輪融資中獲得了 1060 萬美元。

9. 可持續旅行家
筆者及EA團隊早在上年夏天推出【低碳旅遊系列】一連3集帶大家遊覽歐亞兩洲等地,認識低碳旅遊的好去處!我們從衣食住行,為大家推薦景點及活動時,會考慮各種「可持續」、「綠色」及「環保」元素,例如回收用水的酒店,採用本地及有機食材的餐廳,引入道德及有機素材和產品的商舖,或是供大眾使用的自然景點。ZERO 零碳是一個理想,但我們堅持發掘比較可持續、比較綠色和比較環保的好去處,與遊客一起逐步、逐處、逐一領略何謂負責任旅遊,教育大眾理想並非遙不可及。2023年我們期望為大家繼續搜羅各地低碳旅遊的好去處,讓大家能體會每一位當地人為環境、社區和全人類付出的心血,用行動去讚賞這些努力,並將愛護社區與地球的訊息傳揚開去。

10. COP28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由杜拜主辦,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於杜拜國際會議城舉行,預計將會有超過 80,000 研討會代表出席,是次氣候大會將會是第二次於是中東地區舉辦,大會暫時議程如下:
- 氣候策略 Climate Diplomacy: 大會將立即採取果斷行動,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
- 氣候融資 Climate Financey:發達經濟體是否以及如何最終為發展中經濟體調動 1,000 億美元公共和私人氣候融資。
- 糧食系統及氣候變化 Food & Climate Change: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宣布,將在 COP 28 之前製定一項計劃,以減少糧食和農業系統的排放,以實現將溫度升高不超過 1.5°C 的目標。
- 海洋 Ocean:重點包括繼續打擊非法捕魚、保護和恢復海洋和沿海生態系統,以及促進基於海洋的氣候行動,例如通過航運脫碳和增加近海可再生能源。
- 適應和復原力 Adaptation & Resilience:數以百萬計的人已經面臨嚴重的氣候引發的糧食和食水衛生問題,而解決這些影響的挑戰一直到時是缺乏復原力的資金問題
Reference:
AdWeek. (2022). A Dim Economy Could Price Out Most Sustainable Shoppers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VufsUP [Accessed 28 Dec. 2022].
Yahoo. (2022). 難民、糧價到泰勒絲 2022年破紀錄大事一次看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WvDK27 [Accessed 28 Dec. 2022].
HM Government. (2022). Green Claim Codes. Available at: https://greenclaims.campaign.gov.uk/ [Accessed 28 Dec. 2022].
UK Government (2022). Global sweep finds 40% of firms’ green claims could be misleading.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VvDoXY [Accessed 28 Dec. 2022].
LGT.com. (2022). Is the end of greenwashing in sight?.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VEHBZC [Accessed 28 Dec. 2022].
Finance.mingpao.com. (2022). 2022年財經大事回顧.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I8tZCu [Accessed 28 Dec. 2022].
bastillepost.com. (2022). 政府做足垃圾費準備了嗎?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Vx9D8Y [Accessed 28 Dec. 2022].
n.kinliu.hk. (2022). 每日三千公噸廚餘 回收不到3% 2035年零廢堆填 又一張空頭支票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WwtF53 [Accessed 28 Dec. 2022].
info.gov.hk. (2022). 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舉行平頂儀式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GplJg7 [Accessed 28 Dec. 2022].
換日線 Crossing (2022). 美國「核融合」技術重大突破,用之不盡的「潔淨能源」要成真了?何時能全面商用化?Available at: https://bit.ly/3PYqwIG [Accessed 28 Dec. 2022].
Financial Express (2022). Breakthrough in nuclear fusion technology to open a new source of clean energy.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hTy8zL [Accessed 28 Dec. 2022].
Green Queen (2022). Review: Top 10 Cultivated Protein Stories of The Year.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VxXYaf [Accessed 28 Dec. 2022].
Yahoo Hong Kong (2022). 調查指逾6成低收入家庭缺錢購買食物 推算全港100萬人捱饑抵餓.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WuP9PO [Accessed 28 Dec. 2022].
Feeding Hong Kong (2022). 調麵包收集義工.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YX0olr [Accessed 28 Dec. 2022].
hd.stheadline (2022). 羅兵咸料港交所將要求ESG數據交第三方鑒證.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CabcmJ [Accessed 28 Dec. 2022].
mingpao.com (2022). 自動分類回收機 擴大回收種類.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hZdQ7T [Accessed 28 Dec. 2022].
tatlerasia.com (2022). 「培植肉」風潮席捲全球!.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PZDrtQ [Accessed 28 Dec. 2022].
hket.com (2022). 恒地The Henderson推ESG合作夥伴計劃.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Gm8A6D [Accessed 28 Dec. 2022].
scmp.com (2022). Swire Properties, New World offer solutions for tenants to cut energy, water usage and reduce waste.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C9tYdS [Accessed 28 Dec. 2022].
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 (2022).CLIMATE ISSUES TO WATCH IN 2023: TOWARD COP 28 AND FASTER, MORE URGENT CLIMATE ACTION.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C9tYdS [Accessed 28 Dec. 2022].
echoasia.com (2022).【低碳旅遊系列】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綠色傳奇. Available at: https://bit.ly/3YTDYlh [Accessed 28 Dec. 2022].
可持續發展趨勢2023 10大預測要留意?
#通脹 #可持續生活模式 #漂綠 #潔淨能源 #垃圾徵費 #智能回收裝置 #環境績效嘉許計劃 #foodsave #培植肉 #可持續旅行家 #COP28
Research & Written by Samson Tong
本文章由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 提供
原文連結:
【關於 ECHOASIA 可持續企業系列】
我們致力推動和發展香港及亞太地區的低碳及可持續企業發展活動,透過一連串的 「3 分鐘閲讀」為大家深入淺出剖析及探討可持續企業發展概況及模式。
立即關注我們,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Facebook: ECHO ASIA
LinkedIn: Echo Asia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