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經常坐港鐵的朋友,你會否留意到港鐵站總有一間售賣日式飯糰的舖頭?對,就是「華御結」。華御結的飯糰成為近年不少香港人的早午晚餐、以至下午茶的選擇,全因其方便外賣和攜帶,放了長時間亦不減滋味的優點,加上香港一向熱愛日本文化,以日本米作為賣點的華御結飯糰,更是深得消費者歡心。
短短 11 年間,華御結在港已經擁有超過 100 間分店,而且他們的品牌故事亦相當有趣:創辦人西田宗生是一位地道日本人,卻選擇來到香港創立公司,背後原因竟是為了日本農夫?而公司為何能夠憑藉一個小小飯糰,就能俘虜無數食客的心?一齊來看看華御結的 4 招經營法!

1. 飄洋過海來港 開發藍海市場
華御結創辦人西田宗生早在讀書時,已經有一顆創業心,更在 19 歲就首次創業。雖然第一次創業以失敗收場,但他仍沒有放棄,更寫信給 400 位日本知名企業家請教創業經驗,最終獲 40 人回信。當中,一位企業家提議他可以嘗試拯救在日本日漸式微的農業,而西田在大學時亦曾經分析日本農業,對這個課題很有興趣。

於是在大學畢業後,西田花了足足 5 年時間走遍日本,到農地考察及與農夫交流。最後他認為海外市場是日本米的出路,並發現香港是日本米最大輸出地,於是毅然單人匹馬來到香港,用 1 萬元成立了百農社,並於 2011 年在葵涌開設首間華御結門市。
不過,公司發展遇到重重困難,因為他不懂廣東話,又不認識香港市場,而當時香港人更不清楚「御結」是甚麼,開業首 6 年一直虧損;但西田一直堅持,繼續開分店,終於到 2018 年迎來曙光。
延伸閱讀:
2. 品質第一 開創新口味
日本品牌往往予人品牌優良的印象,華御結亦不例外,因為西田非常重視產品的質量。飯糰看似簡單,只是紫菜包著飯和餡料,但西田強調一定要選用質量最好的日本米,亦定期與農家開會,確保進口米質量好。而煮米時用的水,是過濾成最適合的軟水。如果在夏天,煮米前更要將水先放進雪櫃冷卻,確保煮出來的米飯質素最好。
此外,華御結重視「安心安全」,產品每日新鮮製造,並由自家實驗室每日檢測食品安全,工場員工更要進行六重全身消毒程序。

另一方面,香港人對食很有要求,亦追求新鮮感,但日本御結向來只有 4 種餡料,令西田認為必須保持創新,製作新口味。開業早期,他經常不眠不休試做新產品,每日最少試食 10 個御結,因而能做到推陳出新,讓消費者驚喜不斷。
3. 處理投訴快速又認真 培養忠誠顧客
在 2019 年,華御結曾經出現公關危機:食客在飯糰內發現一粒透明珠仔,隨即向華御結的 Facebook 專頁投訴。公司沒有怠慢,即日派人親自向食客退款,並拿走珠仔進行化驗。當你以為故事告一段落時,華御結為此事做了一連串行動:
1. 即時停售該款飯糰
2. 積極調查事發原因,包括檢查香港廠房的生產線,甚至審查日本的生產線,並一直以電話、電郵向食客報告調查進度。
3. 調查完成後,西田親自約見投訴食客,除了詳細解釋調查報告結果外,亦送出朱古力和現金券作為賠償。
正是這種無比迅速、認真又嚴謹的精神來處理投訴,華御結贏得顧客和網民一致讚好,既提升了品牌形象,更養成了一班忠心粉絲。

延伸閱讀:
4. 善待員工 上下一心
西田最初孤身一人來港創業,能夠成功當然要歸功於一班團隊,而公司員工由最初幾人,到現在已經超過 600 人,而且高達 35% 是兼職員工,如何增強同事之間的凝聚力就非常關鍵。
因此,華御結會定期舉行研修會,並非單純由管理層發言,而是雙向學習,員工可以反映日常工作問題,並合作構思解決方法。此外,管理層會傳達公司經營理念,大家逐步建立默契。西田更在辦公室入口旁設立「百農米栽培室」,用來栽種稻米,當同事每天見證稻穗成長,收割後只能打出一小杯米,知道每粒米飯得來不易。

華御結另一個創舉,是大大提升了員工的醫療福利。西田發現香港餐飲零售業員工的醫療保險不太普及,僅約 3 成前線人員享有保障,令他決心革新公司的醫療福利,每位全職員工的基本保障加大 2.2 倍,更將保障擴展至部分兼職員工,亦增設牙科及身體檢查計劃,保障同事的健康。
種種安排,員工自然更投入為公司工作,做到最好。
未來計劃:擴展到 200 間分店 進軍全球市場
華御結的目標是繼續開設分店,在香港擁有 200 間,早前更成立全新品牌 OMUSUBI,以發展境外市場如大灣區、台灣、新加坡等,期望在 2030 年前,全球分店數目可達 1 萬間,將御結文化帶到全世界,做到總有一「飯」喺左近!
總有一「飯」喺左近!華御結4招俘虜食客心
撰文:Ray
圖像設計:Hil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