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化大勢所趨!香港科技教育的3大發展

教育科技化大勢所趨!香港科技教育的3大發展
讚好及分享:

立即成為會員
接收最新資訊、活動及優惠!

教育科技化 (Edtech) 已經不是新鮮話題,疫症下全球的莘莘學子無奈之下也習慣了「Zoom」的上課生涯,將「教育科技化」的發展帶進新紀元。但只是將課堂搬進網絡,在欠缺互動性之餘,同樣無助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和興趣。所以,專家指真正「教育科技化」並不只是將課堂轉成網上版本,而是利用科技去補足傳統學習的不足之餘,並以更有樂趣的方式去吸引學生學習。

 

2019年,全球教育科技的投資額約1,451億港元,但預計到了2025年將達到約2.72萬億港元。雖然相比鄰近亞洲地區如新加坡,香港的起步比較慢,未有大型教育科技公司,但不少大學和教育機構也致力研究如何將科技應用在學習上,科技教育勢在必行。

教育科技

一、STEM教育

而經常在坊間聽到的STEM學習也算是EdTech的重要一環,未來新一代使用科技能力的高低與競爭力適適相關,而 STEM便是4個學科包括科學 (Science)、科技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 及數學 (Mathematics) 的首個字母的簡稱, 是一種跨學科的教育內容或模式,例如以工程概念讓學生組件砌成機械人後,再讓學生學習寫編碼 (Code),令機械人完成不同任務或做出各種動作。

STEM教育中心

近年,香港教育局提供資金讓中小學申請去推廣STEM教育,2017年更設立STEM教育中心 (STEM Education Centre),而電訊公司HKT也積極投入教育行列,推出互動通訊的教育機械人eye+,讓小朋友可以和機械人互動從而增強語言能力,機械人能與小朋友兩文三語即時對話,同時小朋友又能編寫程式讓機械人做出不同動作。

教育機械人eye+

二、遊戲化學習

在教學上,一班約30-40人的班上,每個學生的吸收知識的能力也不同,以往唯一可以了解學生學習進度的方法便是測驗、考試。但過多考核卻會增加學生學習壓力,也會減低自主學習能力。

 

新加坡就有教育科技初創公司Practicle開發人工智能系統,學生可以在平台上做練習,很多練習更以故事形式呈現,也可以玩一些學習相關的小遊戲,並累積「經驗分數」,便可以贏取虛擬的「寵物精靈」,形式類似之前瘋魔全球的「Pokemon Go」,對學生來說,一定比起一疊疊的練習簿更有趣,可以吸引學生每天都定時做練習累積積分,老師就能在後台透過人工智能分析各個學生的強弱項,並可從他們的弱項着手,在課堂上加強相關訓練,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跟上進度。

Practicle

而香港理工大學也推出網上教學輔助平台YoTeach!,平台其中一個功能是允許匿名提問,解決學生因未消化內容或害羞而不敢發問的問題,同樣可以讓老師更易了解學生理解課堂內容的程度。同時,平台具有畫圖、在圖上寫字等的功能,有效輔助教授數學或科學的內容。

YoTeach!

三、AR及VR沉浸式學習

AR及VR除了可以用來娛樂外,在遊戲上應用外,也能讓學生親歷其境,提升學習效能。古代的世界距離現代學生的生活很遠,在學習中文文言文、歷史上,學生未必能夠投入,棉紡會中學與虛擬實境 (VR) 遊戲機構合作,將宋代《青玉案.元夕》詩詞,同時是中學文憑試的範文演變成歷歷在目的情境,製成VR版本,戴上眼罩後,學生就進入詩詞描繪的環境,利用感官系統彷彿置身故事其中,讓學生在理解上事半功倍。

AR及VR沉浸式學習

教育科技化大勢所趨!香港科技教育的3大發展

撰文:Stephanie、Ray

讚好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