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宣布減息 0.25 厘,從 2.5% 減至 2.25%,是 2008 年金融海嘯後以來的首次。減息主要因應美國經濟前景依然不明朗,通脹偏低及外圍形勢。當局重申會「採取合適行動」以維持經濟擴張,暗示不排除進一步減息。
不知道上文在說甚麼?如果你是金融初哥,可能會一頭霧水。不如我們從頭說起:
事源在 1907 年,美國聯合銅業公司計劃與華爾街一眾股市炒手合作,逼迫沽空者交出公司的股票,促使股價上漲,從而賺取差價。
結果計劃事敗,導致紐約多家銀行擠兌,當時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更宣布破產。事情如滾雪球般,蔓延至全國多間銀行,企業紛紛倒閉,引發金融危機。
由於當時美國沒有中央銀行可釋出資金應急,最終要靠金融家摩根 (J.P. Morgan) 挺身而出,與多名銀行家掏出資金,合力支撐銀行業,危機才能於 3 星期後平息。
事件令美國經濟元氣大傷,經檢討後,國會在 1913 年通過《聯盟準備法案》,成立聯盟儲備局,規管銀行業,並通過買賣國債來制定貨幣政策,以達到相對公正地平衡各集團的利益。
聯署局設有理事會,由 7 名委員組成,成員由總統提名、然後經參議院批准。總統會在委員中再任命一位主席,任期 4 年,可以連任。一旦某屆主席被免職,其他委員都須要跟隨退出委員會。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是聯儲體系中最重要的部門,負責決議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設有 12 個席位,包括理事會 7 人、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行長,及其他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委員會每年有 8 次會議,平均每 6 周開一次。
聯邦基金利率是理事會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可以影響到最低貸款利率,即是銀行向其客戶提供貸款的利率,與客戶存款的利率、借貸的息口、投資的成本等息息相關。
加息:較高的利率,等於我們存錢到戶口,收到的利息會提高;相反如果你想借錢投資,利息就會提高,增加成本。因此,加息通常是用來放慢經濟發展及為股市帶來壓力,以免市場過熱。
減息:情況轉過來,銀行存款利率低,放錢在戶口收的利息就減少了;另一方面,借貸的成本減少了,就等於鼓勵客戶去投資。因此,減息通常是市場發展有下行的風險,聯儲局希望通過降低借貸成本,來刺激經濟及提振股市。
就美國本土,聯儲局認為,減息最有可能達至持續經濟擴張、勞工力市場強勁和通脹目標。主席鮑威爾表示,全球經濟疲弱,以及對貿易政策的關注,正在影響美國經濟,現時是適當時候減息,加強市場信心。
至於香港,由於港幣與美元有聯繫匯率,金融管理局隨即下調基本利率 0.25 厘,至 2.5 厘。不過,這次減息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不大:
銀行利率
美國宣布減息後,滙豐銀行及恒生銀行都宣布港元最優惠年利率維持不變。市場認為,美國自 2015 年底以來先後加息 9 次,但香港都只是加過息 1 次,本身已大幅落後美國的加息步伐,更有分析預期,港銀存在加息空間。
股市
香港股市未見有反彈,有經濟師估,市場早於 6 月時預期美國年內減息 3 次,如今減息預期降溫至 1 至 2 次,令投資者再次回歸觀望態度,故刺激股市上揚的成效有限。
樓市
至於樓市,金管局預計,美國減息對香港樓市的直接影響不會太明顯,因為按揭利率只是影響樓市發展的因素之一,其他重要因素如供應和市場氣氛,也會影響樓市發展。
經濟師認為,市場普遍仍持審慎態度,即使按揭利率有下調空間,亦不會突然出現大手入市刺激樓市交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