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員工離職的十大理由中,大多都與工作滿意度有關,其中無法忍受主管的領導方式,特別值得中小企關注!因為中小企的特點是員工不多,他們很多時要兼顧不同崗位,一旦離職,容易會令中小企方寸大亂。所以中小企想留住留住優秀員工,宜用有效的管理招數,確保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以下的管理錯誤,就要小心避免:
主管對待不同員工的態度,會影響員工對公司的觀感,例如對能力不足的員工,不加以訓練,只避開給他們複雜的工作。相反,卻只對工作能幹、認真的員工不斷增加工作量。
另外,若主管經常對不合群、提出異議或不同意見的員工打壓的話,都會很容易令員工們感到不被尊重及待遇不公平。最後會不斷增加怨氣,甚至會因此離職。
專家教路
主管應按員工的工作能力「因材施教」,分配工作時盡量公平透明。面對提出不同意見的員工時,應保持平常心去廣納意見,切忌以一時之氣,單方面打壓。
有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指出,員工若在工作環境中感到安全、渴望被需要和感受到重要性的話,可以令其生產力倍增。更有一項研究指出,83% 研究對象認為受到明確的肯定,會比收到一份禮物更有意義和滿足感。
你可用說的或寫的,甚至直接在部門會議上給予表揚,明確告訴員工「你做得很好!」
當下屬的工作效果不如你預期,你的第一反應會否是直接指責他表現不佳?或者純粹說「你應該要怎樣怎樣…」或者「你要更努力」這類說話?從下屬的角度來看,如果自己有問題要告訴上司、卻永遠只會被痛罵或教訓一輪,很自然就會不敢開聲,變得越來越少報告,出問題的機會就更多、更大。
專家教路
因此,主管要營造一種坦誠溝通的氣氛,讓下屬知道自己發現問題時,可以向上司發問,而主管亦要給予下屬適當的讚賞(例如某些細節做得細心妥當),並與下屬討論及解決問題。
這樣做,不但能減少大問題的出現,更讓下屬知道自己哪些事做對、哪些事需要改善,有助下屬成長。久而久之,下屬的表現就會更好。
「指令不清,朝令夕改」亦是員工無法忍受主管管理方式的頭幾名主因。有些主管在帶領員工時,會忘了自己之前所下的指令,又或是因他自己並沒有明確的方針,所以說的話變來變去,令員工無所適從,覺得主管不斷在「搬龍門」。
另外,主管習慣以自己標準和用詞去下指令,而員工又以自己的標準去解讀,最終產生溝通分歧,阻礙工作進度。例如,主管們說:「你要盡快做好!」、「你要好好確認!」。這兩句指令看似沒問題,但在員工的立場來說,就會產生「『盡快』到底是要多快?」、「怎為之『好好』確認呢?」等疑問。
專家教路
要令團隊保持有效的溝通,主管應習慣以具體的字眼去下指令。具體的用詞可以讓員工與主管產生共通語言,容易達成共識。另外,指令要盡量簡短,減少訊息雜質,讓員工以最短時間迅速了解工作要點,加快工作效率。
你可以將:「你要盡快做好!」改成為:「今天下午五點前將這些整理成文件,交上來給我。」將「你要好好確認!」改成為:「你要打電話給那邊的負責人,確認一下我們的貨品是否已於昨天寄出!」
有些主管不敢放權給下屬,理由往往是「擔心下屬出錯,令自己揹黑鑊」。其實,任何下屬犯錯,其上司一定有責任,例如是看人不準,將任務交給能力未足以勝任的同事;或者自己指導無方,下屬經驗不足、主管卻沒有好好監督或給予清晰指示。這就是俗語說:「沒有打敗仗的士兵,只有打敗仗的將軍。」
專家教路
一個好主管,必定要給予下屬「試錯」的機會,就是創造一些空間供下屬嘗試及可能犯錯。例如一個營銷計劃,主管可以將無傷大雅的部份(採購哪種紀念品之類)讓員工嘗試。即使下屬出錯,一來對整個計劃影響不大,二來你可以向下屬回饋。
此外,當主管理願意授權,下屬才會夠膽行動,而且由於是下屬自己的想法,自然會更賣力去做好。另一方面,若主管願意承擔錯誤的責任,下屬當然認為這個上司值得追隨,增強忠誠度。